投稿须知
  《新闻记者》杂志是由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上海报业集团和上海社科院新闻研究所主办的新闻传播学学术期刊,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新闻核心期刊、中文 ...
学术综述 首页 >学术综述 >

张兆安:四个变化,看浦东对上海的改变

发布时间:2020-11-09 16:25:00

30年前,中央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为上海打开了崭新的城市发展空间。30年后,再度回望浦东走过的发展历程,这片如今已达1210平方公里的土地,每一步重大节点都踏着上海城市转型的步伐,更与国家战略紧密相通。

 “每个历史时期,改革开放的着力点都有所不同,但浦东一次次承担了历史使命。”近日,记者专访了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张兆安,请他剖析浦东对上海城市转型的意义,以及在上海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过程中,浦东如何发挥更大作用。

 

【一】给城市更多发展空间   

 “浦东开发开放30年,对上海的城市转型推动力度非常大。”张兆安说。

 1990年,上海的城市经济社会要素仍主要集聚在浦西。当年开启的浦东开发开放,牵引出上海“东西一体,联动发展”的新目标,为上海提供了新的城市空间,更使得浦西原本较为固化的城市空间布局开始松动。此时,上海启动旧区改造,不仅因为浦东带来的新空间可以承载城市发展中新的增量,原本位于浦西的部分存量,也开始向浦东迁移。

固化的空间结构一旦打开,就势不可挡。上海最先因浦东开发开放发生变化的是城市形态布局。最明显的就是人们脑海中开始有“浦东”和“浦西”的概念,困扰上海多时的城市空间不足,开始得到解决。

第二个明显变化来自城市人口结构和人口布局。随着浦东开发,大量常住人口进入上海,为浦东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本支持。

随之而来的就是产业结构的变化。“原来,上海的制造业几乎都在浦西的中心城区,黄浦江、苏州河边有许多工厂。”随着中心城区空间的松动,上海的制造业开始向郊区和浦东部分地区转移。中心城区腾挪出的空间用来发展服务业。上海也从制造业重镇开始向服务功能转型,提出构建以服务型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因而,当时也流行着一句话:“繁荣繁华看市区,经济实力看郊区。”

上海的经济结构亦随着浦东的开发开放转变。上世纪90年代起,大规模的外资涌入浦东,在外高桥、金桥、陆家嘴、张江,外商投资的版图遍及浦东各地。这一过程也为民营经济在浦东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上海由此逐步形成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经济“双轮驱动”的新格局。

 

【二】影响力早已辐射全国

 “改革开放初期,通过改革促进开放;改革进入深水区,开始以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促进制度红利进一步释放。”张兆安表示,浦东开发开放30年来,承担了我国许多改革开放的先行先试。如,浦东开发之初不建“特区”建“新区”,可谓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大重要亮点。又比如,20056月,浦东率全国之先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先后推动300多项改革任务落地。

其中孕育而生的一大重要举措,就是20139月揭牌的上海自贸试验区。张兆安表示,七年来,上海自贸区为浦东、上海乃至全国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带来的影响和辐射,可从两方面总结。

从改革角度来看,企业家们是感受最深的群体。商事制度改革最先在浦东先行先试、复制推广,浦东也成为全国最早实现工商、质监、食药监、物价“四合一”改革,组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区域。与此同时,简化事前准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等举措,牵引出一整套改革集成,这其中就包括企业注册资本由实缴制变为认缴制,经营许可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等创举。

从扩大开放角度来看,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实行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在中国前所未有。伴随着越来越短的负面清单,自由贸易账户、沪港通、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多项诞生在上海自贸区的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举措,复制推广到了全国各地自贸区。由浦东率先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从而推动的商事制度改革,也早已覆盖全国。浦东的影响力早就不止于上海,而是辐射全国。

而今,在中央交给上海的三大任务中,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已经于20198月挂牌。“自贸新片区,是基于上海自贸试验区多年来的成功实践,结合中国外部环境的变化,中央交给上海的又一项重大任务,比原有的自贸区改革力度更大、开放程度更高。”张兆安说。

他表示,中央一直要求上海做好“三个服务”,即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经济带、服务全国。在浦东设立上海自贸试验区,不仅服务了浦东和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也贯彻落实了“三个服务”精神。

 

【三】服务“五个中心”“四大功能”和双循环战略

浦东30年的开发开放,为上海不同历史阶段形成的发展目标提供了强大支撑。

上世纪90年代,上海确立了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一龙头,三中心”的战略目标;90年代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确立;2015年,上海按照中央要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从“三个中心”到“四个中心”,再到今日“五个中心”,上海的每一步发展,都与浦东有着密切的关联。

尤其是围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浦东是当之无愧的核心承载区:形成了强大的金融中心建设载体,即世人熟知的陆家嘴金融城;集聚了金融中心需具备的所有金融业态,形成了较完备的金融体系;集中了中国到目前为止最完备的金融要素市场,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等落地陆家嘴,今年9月上海更是首次跻身全球金融中心指数前三甲,浦东在其中无疑起到了核心作用。

 “金融中心建设,反过来为经济、贸易、航运乃至科创中心建设提供了强大支撑。”陆家嘴金融城正与张江科学城探索“双城联动”。人们常说“金融活则满盘活”,实则因为金融就是“血脉”。

张兆安表示,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央果断提出双循环的重大战略发展格局,上海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也是最早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城市,必须在这一战略背景中作出应有贡献。毫无疑问,浦东要在服务上海建设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中,继续勇担先行先试的重任,做好以下几件事。

首先,继续服务好国家重大战略,即深入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好自贸区新片区建设、承载好进博会溢出效应、支持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服务好长江经济带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等。第二,深入培育好“五个中心”的核心功能,为上海增强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开放枢纽门户等“四大功能”起到支撑,为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驱动。同时,浦东还要进一步推进和服务好上海“四大品牌”建设,增创“五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例如,服务上海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浦东要充分利用站在全国改革开放前列的站位优势,用好“五个中心”建设的基础和成果。服务上海强化科技创新策源,浦东要充分利用自身作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核心承载区、张江国家综合科学中心建设的战略集聚优势,为上海乃至中国的创新驱动起到策源作用。服务上海强化高端产业引领,目前浦东在张江、外高桥、金桥集聚了许多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重点企业,临港新片区也集聚了一批高端服务业、高端制造业企业。服务上海强化开放枢纽门户,浦东要以自贸区新片区为主要载体,继续成为扩大开放的枢纽节点。



上一篇:黄凯锋:为上海文化追求卓越创造条件
下一篇:李骏:这一在关键历史时刻召开的重要会议,将开启我国社会建设、发展与治理的新阶段

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 版权所有    沪ICP备 05033235
通信地址:上海市延安中路839号   邮政编码:20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