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郑崇选:彰显“文化自信”,浦东30年提供了怎样的实践范例?[11/20]
- · 林兰:浦东“十四五”时期“两业融合”发展思考[11/18]
- · 黄凯锋 马丽雅:扎实推进健康扶贫[11/18]
- · 方师师:算法推荐、精准定制、千人千屏:什么是“过滤泡”?如何在“过滤”的世界里生活?[11/18]
- · 李骏:这一在关键历史时刻召开的重要会议,将开启我国社会建设、发展与治理的新阶段[11/10]
- · 张兆安:四个变化,看浦东对上海的改变[11/09]
- · 黄凯锋:为上海文化追求卓越创造条件[11/05]
- · 陶希东 :提高社会建设水平的思路及策略[11/02]
洗耳恭听:媒介史书写中的“声音”问题
作者:周叶飞 闫霄霄
关键词: 媒介史 声音 时空感 物质性 事件
摘要:基于认识论的准确性要求,传播的基本隐喻是视觉。新闻/媒介史的书写一直是以视觉/眼睛作为预设性的、不言自明的前提框架,这种书写方式会带来历史的遮蔽,而从声音呈现的媒介史可能具有不同的面貌。立足于媒介的视野,本文尝试提出声音研究的两种可能路径。一是声音及其物质性如何重塑人的知觉系统,从而与新的时空感交织在一起;二是从形式入手,聚焦声音装置所生成的"事件",研讨各方怎样形成聚集,生成连接。从这两个研究路径来观察"听觉/声音"与社会的相互构成,或许可以打开媒介史的新的视角,即声音所形塑的人性、所构成的人,以及所生产的社会现实,甚至社会文明究竟是什么。